MacGuffin

  • 定價:

    900

  • 售價:

    810

雜誌簡介


MacGuffin 是一個嶄新的設計與工藝雜誌。報導生活中看似平凡無奇的事物,許多不知名的設計背後,可能藏著神話般的故事。每期都鎖定一個主題。就像希區考克電影的 MacGuffins,這些東西都不是主角,卻能夠藉此看到生命的流動。   


當期內容


封面:地毯特輯

透過這次地毯的探討,各位讀者將發現這個 2*3 公尺大小的地毯,像傅柯以「異質空間」描述「真實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間所存在的空間,不僅連結房間的空間,也讓我們的想像得以在其中奔馳。地毯的編織豐富了許多婆婆媽媽的世界觀,同時也可能限制了她們的藝術發展地毯。更多有關「地毯」的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
 
Part 1: 經緯之間 地毯的編織技術
Peter Collingwood 醫師在1940年期間隨紅十字會到約旦,被當地貝都因族女性的編織所吸引,進而發現他真正的興趣並以五十年的時間,不斷精進他的技術與美感創新。他的五本著作中,「地毯編織的技術」已成為經典。以五百多頁的精確描述及上百張圖解說明各類織法,包括結子毛絨、kilim 及 soumak……等。
 
塌塌米物誌
塌塌米幾百年來,一直是日本各社會階級人士生活的一部份。規格化尺寸的塌塌米 (約180 x 90公分),很容易根據日常活動進行空間的轉換,不論睡覺、用餐、休閒或工作。用完後,只要收納在櫥櫃即可。與地板整合的塌塌米提供居住密集的空間使用輕量化與活動家具的可行性。如今塌塌米隨著西方生活方式的引進而逐漸消失,熱愛日式文化的外國人、傳統工匠和建築師提出哪些作為保留這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翻閱本篇尋找解答!
 
Part 2: 地毯底下  抗議的掛毯
歐洲編織文化,自十六世紀以來,有不少男女織工以毛線做為書寫形式,表達他/她對愛與幸福,恨與悲傷的感受。瑞典-挪威籍女藝術家 Hannah Ryggen,1894年出生於勞工家庭,原本接受小學教師訓練,1916年跟隨丹麥畫家習畫,1922年前往德國德勒斯登,次年放棄繪畫,轉攻編織。她激進風格的掛毯作品從民間藝術出發,表達她對政治衝突、平權戰爭的看法。
 
Part 3: 魔毯  地毯與領域
地毯精緻又強韌的質地,承載許多的意義與想法,讓我們得以追溯人類歷史的脈絡。本篇將引領各位讀者了解伊斯蘭教徒禱告用的地毯,它既是一塊神聖的地面,也是世俗的平台,象徵性地運送禮拜者到另一層次,命令生命的混亂歸於暫時的完美。本篇內容摘錄自 Ossidiana 建築事務所就地毯與建築的關係所做研究的論文內容。
 
更多關於地毯的故事,不論是家門口的地毯、世界各國機場的地毯,甚至戰爭地毯的銷售,如果各位讀者有興趣,不妨繼續看下去。